一是正在开展2.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地调、房调和民调工作,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进行分类调查归档,将在3月底前完成调查,调查结果将为昭通古城规划建设和恢复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希望我们各单位、各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
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出滇入川新通道,与渝昆高速公路、金沙江航道形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滇川两省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了确保质量安全,施工方创新采取了多项设计和工艺。
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 通讯员:罗洪。塔顶钢筋林立,数十名工人在两个主塔的6个高空作业面上同步作业,昼夜施工抢进度。向下俯瞰,江面雾气蒸腾,蔚为壮观。第二个‘新是桥面采用的是钢桁梁加混凝土结构,减轻自重70%左右,能起到抗风、抗地震的作用,为了解决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我们在混凝土里面加了钢纤维,形成一个组合结构,通过剪力钉来进行连接,解决了它的疲劳和开裂问题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开展健康义诊、推广科普知识、法律知识宣传普及、发放健康包、就业咨询、志愿服务等惠民活动,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活动现场,翰墨飘香、人头攒动,来自鲁甸县文联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铺纸研墨,精心挑选寓意祥和喜庆的内容,提笔挥毫,一副副饱含着浓浓年味、满载着新春祝福的春联跃然眼前,行草隶篆楷各种字体的福字也活脱而出,各显神韵。此次活动由鲁甸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总队主办,县直有关部门承办,各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协办,旨在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围绕重大产业落地,落实产业布局空间,切实推进产城融合。
如今,这里成了市民驻足打卡的网红地。强化房地产市场管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5个烂尾楼项目如期复工,8个问题楼盘积极化解。新改扩建幼儿园60所,新启动建设中心城市12所公办幼儿园和20所民办幼儿园,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启动中心城市三馆一中心达标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昭通更加宜居宜业。
近年来,永善县投资8450多万元,将大瀑沟公园改造成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谷地公园,建有1.8万平方米水体景观和3万平方米小区园林、景观小品、小区园桥等工程,还有2892平方米停车场、102个停车位及2000米健身步道、4座公厕、6座廊亭等。新年之际,漫步在永善县城谷地公园,山水城交相辉映,红黄绿错落有致,波光潋滟的水面倒映亭台楼阁,色彩斑斓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建成排水管网160.34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4%,县、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100%、85.47%、51%。采摘苹果丁世新摄市政设施加快建设。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全市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城市架构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加快推进。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90套,累计竣工5779套,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75个,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800套。
盐津县花香酒谷 柴峻峰2022年以来,全市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宜居宜业,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42%以上。以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十大公园建设,全市公园总数达80个,面积917.28公顷,口袋公园面积391亩。落雁村精品示范村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建成自然村公厕691座、卫生户厕10.48万座。
这里原来是一条大深沟,深沟里垃圾成堆,从这里过还要捂着鼻子走。谷地公园所在地大瀑沟就在永善县城郊接合部,在永善市民的记忆中,这里是集脏乱差于一体的臭水沟。
照壁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丁世新摄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划定耕地保护目标640.58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398.3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733.18万亩、城镇开发边界29.68万亩,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绥江县罗汉坪蝴蝶苗寨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昭通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76万人通讯员:王毅 胡琼 程芳。彝良县人社局负责人如是说。在彝良县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输出欢送仪式现场,家住扬帆社区的务工人员杨庆波此次将前往浙江海宁务工。
为方便外出务工群众,彝良县已连续多年组织群众外出务工,让群众享受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的点对点一站式直达上岗服务。据介绍,镇雄将从1月27日至2月2日,连续7日开行镇雄至温州南点对点定制务工专列,帮助镇雄籍务工人员顺利抵达长三角地区。
2022年,全县32.27万农村劳动力已实现就业26.79万人,实现务工收入73.65亿元。本报讯(通讯员 彭 洪 胡基隆 王涛) 1月27日,在彝良县发界街道团结社区广场上,683名外出务工群众乘坐彝良至浙江嘉兴的首趟务工专车,踏上返岗务工之旅。
同时,在节前已开展就业情况大排查、返乡人员大统计、岗位信息大推送等工作,协调组织务工专车帮助农村劳动力返岗复工和转移就业。今年春节,镇雄有超过25万务工人员返乡过节,是近年来返乡过节人数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彝良县始终高度重视保就业、促就业、稳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抓实抓细,坚持更高组织化、更高质量、更高稳定性工作标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1月27日7时53分,搭载518名务工人员的G2301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出镇雄站,奔赴浙江金华、永康、温州等地。去年,镇雄县围绕提高组织输出、提高省外输出、提高技能输出、延长务工时长的目标,扎实开展稳岗、调岗、拓岗工作,千方百计稳住群众钱袋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镇雄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71万人,有农村劳动力79万余人,常年赴外省务工的劳动力有41万余人,外出务工始终是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为让务工人员安全、快捷、有序返岗,镇雄县采取包高铁专列、包大巴等形式,组织集中转移输出,以点对点的服务保障措施,对节后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转移输出,让务工人员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春节刚过,大量务工人员将踏上外出务工的旅程。
务工经济已成为彝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抓住春节这一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黄金期,镇雄县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春风行动,梳理排查农村劳动力情况、就业情况、未就业情况、就业意愿等,分门别类建立就业台账,形成就业意愿清单,并结合前期深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收集的优质岗位供给清单,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因户施策、因人荐岗,精准匹配岗位,让每一名务工人员都能找到心仪的岗位。
虽然这已经是我第3次乘坐政府组织的务工专车,但还是挺激动的。当天搭乘首趟务工专列出行的务工人员,均来自泼机镇脱贫劳动力和三类对象劳动力。
感觉挺不错,大家相互帮助,一起出门、一起进厂,彼此多个照应,外出务工以后,自己每月的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比在家乡务农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为扎实做好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工作,彝良抢抓春节后复工的窗口期、黄金期,让农村劳动力应转尽转、能转快转。角奎街道寨子村村民徐超说,与他同行的还有很多老乡,许多人像他一样都不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温暖服务。这是今年春节后从镇雄县开行的西南地区首趟务工定制专列
村民长期以来的建房、耕种等生活、生产活动,加上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已对遗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近年来村庄的快速扩建,使遗址面临被逐步蚕食的危险。据了解,考古队根据以往调查、勘探提供的信息,采取探方发掘和探沟发掘相结合的方式,对朱提故城四边城墙和城壕位置和城外遗址(主要是城的西南侧文化堆积较为丰富的区域)的边沿地带进行发掘,进一步摸清遗址范围,确认是否还有城郭或其他防御设施。
科学考古发掘成果将为朱提故城遗址以后的保护、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学术支持。↑故城遗址所在地↑城墙发掘现场朱提故城遗址考古昭通作为西汉王朝在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方,历史上扼南丝绸之路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为巴蜀通往西南夷腹地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其县(郡)治所在地朱提故城,不仅设置年代早、沿用时间长,而且所处的昭鲁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在汉晋王朝经略和治理云贵高原的行政及交通体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朱提故城遗址进行主动性科学考古发掘,成为揭示汉代西南夷地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把钥匙。发掘出城墙和城壕位置考古看见中国,探源思索文明。